科兴讲堂:财务管理难点精讲—固定资产更新决策
固定资产更新决策有三种方法:总成本法、年平均成本法和差量分析法。各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是不同的,下面我们以新旧设备尚可使用年限是否相同为依据进行分析。
一、新旧设备未来尚可使用年限相同的更新决策
在新旧设备未来使用期相同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差额分析法和总成本法进行决策分析。
1、差量分析法
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买新设备视同互斥方案,也可称为售旧购新方案。需要计算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之差以及净现值差额。如果净现值差额大于零,则购置新设备,否则继续使用旧设备。出售旧设备的现金流入量作为购入新设备现金流出量的抵减。
一般分三个阶段分析:
①初始阶段。差量现金流量=﹣新设备的投资额+(旧设备的变现收入+变现损失抵税)。(注:如果是变现收益就是﹣变现收益纳税)
②经营阶段。差量现金流量=Δ新旧设备付现营运成本×(1-所得税税率)+Δ新旧设备折旧额×所得税税税率。
③终结阶段。差量现金流量=(新设备残值收入+处置净损失抵税)-(旧设备残值收入+处置净损失抵税)。(注:若是处置产生净收益,就是-处置净收益纳税)
然后将各年的差量现金流量按照资本成本折现,最终求出差量净现值。
我们以2011年上财431这道真题为例进行讲解:
【例题】G公司计划更新设备,旧设备账面价值为20万元,剩余使用期限为5年,且可以按10万元出售。新设备的购置成本为30万元,使用新设备后每年营业费用将降低3万元,假设两个设备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,5年后均无残值。公司所得税率为25%,折现率为10%,试判断是否应更新设备。
【答案】我们先计算初始阶段的差量现金流量。因出售旧设备而产生的税后现金流=售价-税率×出售利得=售价-税率×(售价-账面价值)=10-(10-20)×25%=17.5万元。则初始的差量现金流=﹣新设备的投资额+(旧设备的变现收入+变现损失抵税)=-30+17.5=-12.5万元。
然后我们求出期间的差量现金流量。差量现金流量=Δ新旧设备付现营运成本×(1-所得税税率)+Δ新旧设备折旧额×所得税税税率=3×(1-25%)+(30/5-20/5)×25%=2.75万元。
终结阶段的差量现金流也为2.75万元。
则更新决策的净现值为:万元。因此不推荐更新设备。
2、总成本法
出售旧设备和购买新设备视同独立方案。分别计算两套方案的现金流出量的总现值,以较低者为较好方案。两套方案各算各的现金流量,互不干涉,出售旧设备的现金流入量不能作为购入新设备现金流出量的抵减。
一般当新旧设备未来尚可使用年限相同时,采用差量分析法决策。
二、新旧设备未来尚可使用年限不相同的更新决策
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,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(也就是先按照总成本法计算出总成本)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,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。采用平均年成本法进行更新决策时,通过比较继续使用和更新后的平均年成本,以较低者为较好方案。
(提示:在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时,应以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、折旧年限、预计净残值计算,只有根据税法规定计提的折旧额才允许税前扣除。在分析终结阶段现金流量时,应以处置残值的净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账面价值之间做比较,如果前者大于后者,则是处置净收益,产生处置净收益纳税,视同是一项现金流出;如果前者小于后者,则是处置净损失,产生处置净损失抵税,视同是一项现金流入。)